【SUSAS Video】艺术家理查德·威尔逊专访:这个喜欢切房子的男人,在上海切了啥
// 理查德·威尔逊谈 《黄浦货舱》的创作
SUSAS=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
Wilson =理查德·威尔逊
理查德·威尔逊
Richard Wilson
户外公共艺术作品
艺术家
1953年生于伦敦,是英国著名的雕塑家和装置艺术家。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户外公共艺术作品参展艺术家。
威尔逊拥有30年以上的国际参展经历,在美国、日本、巴西、墨西哥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各国的主要美术馆举办过展览,并创作公共艺术作品。曾经参加1992年悉尼、1989年圣保罗双年展、横滨三年展以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等。其作品大胆介入建筑空间,富有革新性,从工学和建筑学汲取了大量的灵感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,《黄浦货舱》
切割船舶型材、钢材、工业涂料,329.8 X 307.8 X 500cm,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,摄影©严帅帅
SUSAS:首先可以请您为我们自我介绍一下吗?
Wilson:我叫理查德·威尔逊,是来自英国的雕塑家。我主要生活工作在伦敦,做雕塑已经四十多年了,岁月不饶人啊。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,也做了很多装置艺术作品,有美术馆里的,室内的,也有户外的。
这次,我作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参展艺术家来到这里,是我第二次来上海,上一次是2012年来办另一个商业展览。我觉得上海和我记忆里不一样了。我还记得黄浦江,特别有意思的一条江,我晚上坐在外滩,欣赏对岸的浦东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 踏勘
SUSAS:这件新作品用到了废弃的船舶、钢材,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新作品背后的创作想法吗?
Wilson:这次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与“滨水空间”相关,我尝试遵循水与历史这一主题,把这个意象表现出来。于是,我选了一件与水有关的旧物,将它变废为宝。
从水一下子就能联系到船。我身后就是江水,流过上海的黄浦江;也有历史,就是这条船,它以前在这片水上航行过,现在退休报废了。这片公园也是这样。它本来是工业区,一片荒废的土地,荒废的建筑摇摇欲坠。现在经过整理和清理,想象力与实干将它变成了美丽的公园,呈现在大家面前。我作为一个雕塑家正在做同样的事,对废弃船只进行取材,切割,清洁,创造出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,我在提示它的过去、它的历史和水,还有交通运输和流动性的概念。我喜欢这个场址,我要让它焕发青春,赋予它新的生命。一样东西的生命总有尽头,但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发挥和感悟被赋予新生,从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生。
▲ 上海船厂废弃船只,摄影©葛珺
▲ 工人从旧船上切割获取材料,摄影©葛珺
▲ 工人现场安装艺术作品,摄影©翁宗德
Wilson:这里的步道全都是粗钢制成的,地上也插着钢管垃圾桶、钢管灯具之类。回溯这里的工业遗产,历史上的电厂为了把电发出来,需要通过长长的管道,运气的,运水的,运固体的,运液体的,等等。我决定不用现在常见的塑料材质,而用经久耐用的材料,因为这是一件永久性的作品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不想在维护方面太费力。于是,我选择了造船的材料,用船自己的语言来呈现船的作品。
我的想法是将这艘船的一部分用作雕塑。这是一艘历史悠久的船,但是已经不再适合航运,被废弃在船厂里,出不了海很久了,就放在那里生锈。我们把它“拆”了,从上面取下来一些圆形或椭圆的素材,然后焊接到钢管的末端。我们做出来一组直径500毫米的钢管,堆成一个三角形,长五米,高三米半,宽三米半。每一根钢管的末端都焊上了一个船上切割下来的圆芯。这样的圆芯素材总共有42个。我希望人们能做出某种回应,认识一段历史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创作手稿,艺术家提供
Wilson:作为艺术家,我先在脑海中酝酿一个想法,然后用双手付诸实践,最后把成果呈现在眼前,使它以某种方式焕发青春。你看到一艘破船,会有一个先入之见,但其实它是能做出点东西的。艺术家的本领就是改变你对破船的先入之见,让你看到它其实不是废物,而是可以蜕变成一个你想要去关注,想要去注视的东西。
这次,我从英国来,只带来了一个想法,别无他物,而想法需要现场施工团队来实现,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集体项目,要结合本土资源。我早晨去了一般游客从来不去的地方——上海船厂,那里不光造船,修船,也做翻新业务。我通过翻译跟施工团队的金属加工和造船专家作了交流。应邀来到上海,和真正的专家一起做一件全新的作品,我真的非常激动。
▲ 上海船厂废弃船只,摄影©葛珺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与造船专家、工人现场踏勘
SUSAS:是什么样的契机促成了这次您参与到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呢?
Wilson:我有一个多年老友。我们合作不多,但彼此都特别欣赏。他请过我去日本越后,那是我们第一次合作。越后在东京以外的地方,他的想法是在沿岸地带布置公共艺术品,很有意思吧。我当时心里特别兴奋。那是我和北川富朗第一次见面。
我们后来在伦敦又交流过很多想法和项目。2001年,我参加了为期十年的日本新潟县艺术计划。有现场艺术创作,也有工艺交流活动,让艺术家下到工厂和产业中去,帮助带动区域复兴。我认识他很多年了,上一次合作是在2000年,现在都是2019年了,实在是一大幸事。在几个月前我收到他的邀请,与北川合作总是让我特别兴奋,因为他的想法很有前瞻性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与北川富朗先生一同查看选址场地
SUSAS:对这个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期待?你觉得它和观众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相遇或者说回应?
Wilson:我也不清楚。我当然希望有好多人来看,持续有人来看。但就我个人而言,我创作首先是为我自己创作的。如果我的兴趣起来了,我觉得兴奋了,那我就知道,观众肯定也是同样的心情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《黄浦货舱》局部,摄影©bingtang
这件雕塑有两种做法,或者是顺应雕塑,做一件符合规矩的雕塑,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。这样没问题。另一种方式是从中心稍微走开一点,走自己的路,去发起挑战,看雕塑能做什么,可以做什么,或者必须要做什么。这条路就是不走寻常路,创造令人惊讶的新事物,希望能触动人们,挑战人们的先入之见。然后,人们就会反思,反思原有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其中的先入之见。他们会再思,三思。
我一直在挑战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。这意味着要不断寻求新鲜事物,不能带有太多成见,要非常开放和包容地去看待你周围的世界和事物,然后再下判断:啊,这个东西真漂亮;哎呀,好丑啊;或者,这是非常非常富有诗意的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,《黄浦货舱》,摄影©严帅帅
Wilson:我就是要用雕塑让你换一个视角看世界。雕塑能帮助你聚焦。我们有听觉,有嗅觉,有味觉,也有视觉,不过我们看东西的时候往往很懒。当代世界把各种吸引人的信息摆到我们眼前,把我们的时间都占据了。信息进入大脑,然后就丢在那里了。我们总是在匆匆忙忙地赶场,“看”变得和拍照一样,生活变成了一帧一帧的照片,缺乏沉思,不去看,不去反思,不去钻研,总是在动。我觉得,这个公园里的雕塑能让人静下来。只要你转身看看四周,看看城市里的景色,你就会静下来。天际线成了难得一见的景色。你走到楼的高处,欣赏眼前的宽阔江面,让你的眼睛休息一下。那时,你就可以回到雕塑,回到景观,回到场景,那其实是很美的。
说真心话,我很喜欢这件作品。空间特别棒,现成素材,现场创作。他们跟我讲,这边有一个空间,还有一个展览主题。这就是我的信息来源:空间及其周遭事物,锈迹斑斑的工业建筑,新与旧,寓于当下的历史,这里一片黯淡的背景和原因,还有这艘船以前的任务——把废料拉走,再把原料拉回来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与这块地方过去所存在的工业遗迹产生共鸣。作品和这里的电厂也很配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,《黄浦货舱》,摄影©严帅帅
SUSAS:您一定也对杨浦滨江历史有了一些了解,从这个角度,您如何看待公共艺术作品和现在的场地改造对区域的影响?
Wilson:厂区是工业的保障。但是,当时代发展,工业退潮,变得有碍观瞻时,挑战就来了:是修还是弃?就这个项目来说,政府觉得不应该放弃,放弃就不过是块空地,于是决定还给人民,这件事做得很好。它本来是闲人免入的,但现在变成了人们可以随意出入的公共空间。
人们可以把全家都带来玩,可以一直走到江边,不会有建筑物妨碍视野。浦江尽收眼底,真是美极了。我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,观念相当国际化。在欧洲,在美国,就是这样的空间营造观念,视觉艺术确实可以提升空间品质和吸引力。在它的带动下,餐厅会来,茶馆会来,体育场会建起来,还有休闲小品等等。人流也开始涌入了。它现在还很新,还在起步阶段。再过几年时间,这里大有可为。现在只是开始,一张空白的画布,接下来是雕塑,再接下来就是餐厅、咖啡厅等等。
这就叫品质提升。这就叫空间营造。
▲ 郑时龄院士考察艺术作品,摄影©严帅帅
延伸阅读
1987年,威尔逊发表在伦敦MattsGallery的装置作品“20:50”,通过向大型容器里灌入齐腰深的机油,在展厅制造出一片反光的油海。这件作品被伦敦萨奇画廊(Saatchi Collection)永久保留。他倾注大量的精力探讨建筑和雕塑的联系,以及建筑和人,雕塑和人之间的关系,在国际上被高度评价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,《20:50》
MONA, Tasmania, 2017,策展团队提供
2014年4月,他的另一个大型装置作品《尾流》在伦敦希思罗机场2号航站楼和公众见面。 这件作品重达77吨,长约78米,是目前欧洲最长的永久雕塑,悬在希斯罗机场2号航站楼内两条人行过道上方20米的半空。每年大约有2000万乘客在经过2号航站楼时可以欣赏到它。在创作前,威尔逊表示希望通过特技飞行动感的造型和铝料对光线的折射,来勾起“看航空展时的激动澎湃感”。他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航空航天工业中使用的尖端电脑编程技术,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“动”凝固成静物,而又能充分传递飞行的动感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,《尾流》
Terminal 2, Heathrow Airport, London, 2014,策展团队提供
理查德·威尔逊的装置作品通常以改变房间或物体的形态的方式呈献给观众,他的作品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。他的作品中有整栋房子或墙壁或大面积的平面参与其中。这些大型的装置艺术作品通过旋转、剪切、填充、清空或改变颜色从而给予“装置雕塑”一种新的维度。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,《Square the Block》
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, UK, 2009,策展团队提供
▲ 理查德·威尔逊,《OverTurning the Place Over》
Year of Culture, Liverpool, UK, 2008,策展团队提供
主展信息
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——相遇
总策展人:北川富朗
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:阮昕
空间艺术版块策展人:川添善行
总建筑师:章明
平面主视觉设计:韩家英
布展团队:风语筑
展览范围:包括主展馆以及杨浦滨江南段5.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
主展馆地址:上海市杨树浦路468号(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)
主展馆开放时间:2019年9月29日~11月30日;周二至周五:14:00~20:00;周六、周日及法定节假日:10:00~20:00;周一闭馆维护
主办单位: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
票价:免费(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官方微信预约取票、活动行平台预约取票、现场取票)
联系我们
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
邮箱:susas2019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usas.com.cn/